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评述 > 教育的初心,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初心,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9年12月08日 22:02:3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122

 
中国教育新闻网
10小时前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12月5日,“聚力教育·智变未来”论坛在京举行,专家学者就未来教育进行了主题演讲。该论坛由网易新闻、网易教育主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于世洁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于世洁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只能在少数课堂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在手机APP等各种终端上看到、学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的变化,使得我们终身学习变得更为方便。

于世洁给学生和家长三点建议:一是保持很好的创新精神;二是希望学生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未来一定会伴随着终身学习。三是学会沟通和交流的技巧,这种技能在一生都会非常受益。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分享了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生态智慧教育,聚焦科技变革对教育的深入影响,思考“AI+教育”的核心和未来发展愿景。

陆云泉说,教育是人生命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成长的完善过程,“生态·智慧”课堂的目标和追求就是要构建生命成长和智慧生成的场域。在陆云泉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三条: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教育的初心,就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技术的进步应用于教育不仅仅是提高教育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助力,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的手段,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优质的教育。”陆云泉说。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强调了课堂的本质应该是“教—学—习”三元结构,“教”像做菜,狭义的“学”只是接收,就像是吃;“习”就是消化和吸收。“习”课堂之外,更重要的落脚点是“习”。未来的学校不可能是孤立的,每个人都不同,但这些个性化的学校将形成一张网络,使我们的学生未来在不同的“习场”中流转,个性化形成的留痕由大数据统计,然后形成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