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学习 > 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简介

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简介

2019年12月12日 14:43:18 来源:在帝左右 访问量:288

 
在帝左右

1天前

全面和谐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简介 曾庆明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生于乌克兰。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经一年师资训练班训练,开始担任农村小学教师。他以函授方式学完了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课程,1939年取得中学教师合格证书。1948年起,他被任命为乌克兰一所农村十年制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一直到1970年去世时止,他始终在此工作。他一边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生中写了40多部教育专著,600多篇科学论文,近1200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主要教育著作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20世纪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他的著作被认为是近几年来罕见的自成体系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的总结”、“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活的教育学”。前苏联政府先后授予苏霍姆林斯基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等。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华是什么呢?“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以下简称苏氏)始终坚持的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的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是 他的教育思想的精华。 苏氏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苏氏所理解的全面发展,首先包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就是要求必须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都是不可以的。其次他更体现着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即明确要求各个方面需要发展到何种程度。苏氏指出,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再智力、品德、身体、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具备一定条件,或达到一定要求,才可称得上全面发展。苏氏理解的和谐发展,是在阐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和完成的,是对全面发展的补充、完善和提高。他说:“在我们所教育的人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一个共产主义新人,并非是所有良好特点和品质的机械堆积,而是它们和谐结合的统一体。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学习教育和教育过程的统一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样几个部分,这几部分总是有机地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他说:“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得精神精神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苏氏认为,只有这样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称算得上真正完善的人,才算是在“各方面都很饱满”的,有教养、有文化、成熟、坚强的人。关于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的实施,内容博大精深,这里着重论述一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供和创造的客观条件。苏氏认为有两点最重要:一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一,利用大自然的教育作用。他把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作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他坚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从赞赏家乡自然美景到引发对祖国的热爱---这是德育的内容和有效途径;第二,充分发挥学校物质设备的教育作用。苏氏要求学校尽可能创造足够的物质财富(如必要的场地、建筑物、学校园地、资料、实验设施等),使学校的教育条件呈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格局,构成形式多样的学生精神生活背景。第三,做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体化。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苏氏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苏氏常说,教师是最人道的职业。每个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其知识领域的开拓、文明习惯的养成,以至个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都对教师起着主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作用。他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信念只有用信念去确定,志向只有用志向去培养。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他认为,热爱孩子是教育艺术的基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爱护儿童。他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二,教师必须相信孩子。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教育好,都能成为好人。苏氏认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期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身上的“宝贵财富”,给予必须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第三,教师必须了解孩子。他认为要与孩子多交往做孩子的朋友。这就要求学校创造条件,开辟多种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使之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投身到各种的兴趣活动小组;也要求教师不单纯是一个教书匠,不仅会上课,跟学生只在课堂上见面,而且要求教师有多方面的兴趣---智力兴趣、劳动兴趣、创造活动兴趣,并要积极广泛地参加指导学生的各种课外小组,跟学生打成一片。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苏氏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