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在线 > 全力提升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水平

全力提升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水平

2014年01月13日 08:37:5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203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力提升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水平

  四川成都市青羊区副区长 赵艳艳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依托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资源优势,举全区之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在教育机制体制、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了一些反思。

  2012年,青羊区高标准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基本均衡县的验收。2013年,教育部督导团对青羊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实地督导评估,全区小学校际差异系数为0.11,初中校际差异系数为0.12,远远低于国家中学小于等于0.65,小学小于等于0.55的标准,居成都市20个区(市)县第一名;2013年,成都市按照2015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标准对辖区的20个区(市)县的教育现代化达标情况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青羊的教育现代化总达成度达到95.62%,位列成都市第一名;在教育国际化发展方面,青羊47所学校共聘任外籍教师89名,外籍教师学校覆盖率达到92.2%;我区学校与境外99所学校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境外友好学校覆盖率达到98%;同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个教育友好合作项目,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处于成都市领先地位。

  一、我们的认识

  我们首先需要对教育均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让所走的教育均衡之路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我们先从国外教育的价值选择来看:日本实施“一张图纸建学校”、定期轮换教师、校长;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撤消“名门中学”;芬兰倡导“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这些国家在教育的价值上体现出了公平优先的特征。而美国的“教育券”制度,瑞典的自由择校,钱随人走,香港“杀校”,新加坡的学生分流,快慢班制度却体现出了一种效率优先的特征。而这两种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的教育都能产生优质的教育结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推进均衡的过程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公平的教育,更是优质的教育。

  再从国内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教育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从上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后集中力量办重点学校,90年代到本世纪初要求取消重点校、重点班到2010年新出台的《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了当下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所以,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政策性”优质学校(重点学校、改制学校)是教育资源匮乏时代的产物,在推进均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发展的关系,既不可为了公平,割裂历史,牺牲了发展的排头兵,也不可被“政策性”优质学校“绑架”,在均衡问题上踌躇不前。

  基于对国际、国内现状与历史的对比分析,青羊区充分认识到教育公平是教育均衡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首先要确保区域每一位受教育者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都能享有公平的待遇。同时,青羊区在推进教育均衡过程中自始自终都特别注意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与发展。

  为此,青羊区一是着力理清四种认识: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差异化发展。二是重点解决了一组关系: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三是提出了富有青羊特色的教育均衡三层次理论:我们认为,高位均衡的教育应当包含三个层次,最下面一层是公平,中间一层是质量,最上面一层是特色,三个层次相互作用,互为助力,共同提高均衡的指数和均衡的满意度。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青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教育均衡,深化教育改革。

  二、我们的做法

  一是优化资源投放,大力推进办学条件均衡。青羊每年都开展区域校级均衡发展水平监测。按照监测指标,客观、公正的反映出校级间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增强教育-资源投放的合理性和针对性,近几年,按照规划设计一流、校园环境一流、教学设施一流的标准,完成了全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加强了对涉农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改建力度,通过对11所涉农学校进行了高标准改建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基本实现了学校办学硬件水平的均衡。

  师资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心问题和核心问题,也是办学条件均衡的关键之所在,青羊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了区管校用制度,努力通过城乡互动、集团内派等形式,促进教师由优质学校向涉农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目前,三环外学校名优教师数量从2008年的47人增加到296人,所占比例从3%提升到2 1%;本科及以上学历从976人上升到1549人,所占比例从74%提升到96%;骨干教师生师比从157:1提升到55:1,城乡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均衡现象得到基本扭转。

  二是名校集团发展,大力推进管理水平均衡。管理水平的不均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青羊通过学校集团发展的路径,通过“捆绑式”、“合作式”、“代管式”以及“名校+弱校”、“名校进工业园区”、“名校进涉农地区”等方式不断提高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水平的均衡。

  现在青羊形成了四种名校集团发展模式,一是以实验小学集团为首的加盟式发展模式,集团成员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泡桐树小学集团为首的连锁式发展模式,一个法人兼有多个校点;三是在充分尊重学校的差异性选择和自主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构建“中小无缝衔接教育联盟”、“艺术特色教育联盟”两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目前,青羊区已形成八大教育集团,集团学生数占全区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82%,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同时也拉近了学校管理水平的差距。

  2012年,青羊又开启了学校委托管理的全新均衡模式,我区金沙小学对蒲江县金钥匙学校实施委托管理。通过调查问卷发现,2012年9月与2013年9月相比,家长满意度由2.5%提升到100%;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及班子工作的满意度由70%提升到100%;教职工对学校制度建设的满意度由10%提升到100%;教职工对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及职业满意度由85%提升到100%;学生的流失率也从2011—2012学年的12%降至本学年的1.4%。在今年蒲江县3—5年级36门调考学科中,金钥匙学校19.5%的学科位列全县前三,55.6%的学科位列全县前十,47.2%的学科取得明显进步,实现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带动了县域间的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学校委托管理创新实践作为十八大以来社会建设的典型案例在《新闻联播》中报道。

  同时,青羊区建立了高质量的实验小学网校,并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网络前端学校,通过远程网络教学方式解决民族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优质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截至目前,共有民族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65所小学、203个班级、1万多名学生和1万多个家庭受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

  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办学特色均衡。我们认为公平是均衡的显性特征和标志,质量是均衡发展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底线,而特色是避免学校划一发展、同质发展,凸显均衡活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的思路,青羊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文化建设,现在每所学校都培育了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如,草堂小学的“诗歌文化”、实验小学的“雅文化”、实小西区“生态文化”、泡小绿舟的“绿色文化”、康河小学的“川剧文化”、万春小学的“剪纸”、实小明道的“陶笛”、成飞小学的“飞翔文化”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彰显出了有“活力”的均衡。

  四是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生源素质均衡。教育质量的评估,客观上讲需要在同一起点下才能做出动态和科学的评定。对学校而言,生源均衡对于学校办学和良性竞争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近年来,青羊区大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学校招生管理,从2011年开始,按照成都市的统一部署,实行适龄儿童按照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制度,严格控制并逐年减少择校生人数和比例。同时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就学压力不断增大的现状,按照相对就近、一视同仁、应尽全进的原则,根据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实际居住地相对就近入学,并与本地孩子混合编班,大力推进校域间生源质量的均衡。同时,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在中小学率先实行学生导师制和小老师制,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我们的反思

  1、在推进均衡过程中,政府在各学校间调配资源的力度前所未有,人财物的管理“区管校用”趋势明显,容易将均衡办成“千校一面”。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边界在哪里?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在哪里?基于此,我们呼唤尽快出台《学校法》,充分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和学校间权责明确、职能分明。

  2、教育均衡公平背景下,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应该接受尽可能相同质量的教育,而义务教育以区县为主的体制下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建议建立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省级投入为辅,区县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保证均衡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教育均衡虽然只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方面,但是对于教育均衡本身而言,却又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重大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探索将永远不会有终止的时候。目前,青羊区正以“学有良教质量领先办智慧教育”为整体改革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智慧学校、智慧教师、智慧学区等六大智慧教育工程,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水平,让公平优质的均衡教育成为每个孩子的福祉。

  (注:本文根据“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会议发言和资料整理)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