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温儒敏致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温儒敏致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2019年09月09日 07:24:17 来源: 中国人159858828 访问量:179

 
中国人159858828
18小时前

我认为提倡整本书阅读,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读书少,特别是很少读完整的书,而网上阅读也多数碎片化。

要求整本书阅读,我看首先就是要养性——涵养和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安排名著导读,其实就是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也会有安排,高一四个学期(必修4册)每个学期读一本,高二选修还会有专门的考虑。

整本书阅读要列入教学计划,但这是很特别的课型,特别之处在于课内讲的少,主要是课外阅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我不太主张名著阅读或者说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当然,课内可以安排一些内容,比如初中的做法就是简要地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情况,激发读的兴趣,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方法。

比如,介绍《西游记》,除了讲一点关于《西游记》的基本情况以及有趣儿在哪里等等,主要是提示如何用跳读、猜词的办法去读小说,就等于“一书一宝”。

本来读书的方法很多,但围绕一本书的阅读重点学习某一种特别适合的方法,以后学生碰到这一类书也就会读了。这些都是提示性的,可以用很少的课内时间去实施,但整本书阅读主要还是课外阅读。

高中将更加明确地安排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有可能还有专门的单元去落实这个任务。但我认为基本要求跟初中的名著导读是一样的,即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内有些展示,也主要是关于名著的基本情况,激发阅读兴味并提示读这一类书的方法。

比如怎样读长篇小说、怎样读社科著作、怎样读传记、怎样读历史,都应当在基本方法上有所交代,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书是有不一样的读法的。

有时还需要签订阅读契约,比如读小说,主要是借某一个角度来打量生活、激发想象,而不能像读历史那样去坐实;

读社科论著要关注核心概念以及它要解决的问题,要梳理逻辑思路,就不能像读小说那样发挥想象等等。

总之,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读某一类书的方法。

当然,前提还是完整地读书,主要的工作是在课外。有一点我觉得要注意,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地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可能学生还没有读就兴趣减半了。

如果搞的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

我看市面上有一些跟进新教材名著导读一类的读物,安排了许多阅读计划和规定动作,比如写读书笔记、如何写旁批、如何写读书心得之类,甚至时间都规定好了,那就可能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减损了读书的乐趣。

整本书阅读的教研效果还不好说,好不好就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能找到更多的书来读,而且是整本书阅读。所以呢,不要管得太死,宁可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小结之类,那就挺好了。

中国考语文卷的命题,都在考虑如何检测整本书阅读下,比如加强阅读面和阅读速度的考查,就有可能带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那种指定读若干本书,就考有无读过,其效果很值得怀疑。因为有些应试的办法就是对着这种考试的,结果学生很多未见得读过这整本书,只是读些提要之类也能对付考试,还是不会读整本书,也不可能培养出读书的兴趣、读书习惯等。

我这些意见不一定对,大概也只是一些皮毛的心得,还得听老师们的实践经验。

(转载自《新读写》杂志)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