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学习 > 深入理解教材来突破局限

深入理解教材来突破局限

2017年12月24日 08:53:04 来源:继教网 访问量:126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而且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精彩的“例子”。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对教材理解得准确、深刻、全面,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可能超越“这一篇”的局限,把课内、课外相关的内容(或字词或句段或篇章)组织起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备课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作。教师不一定读过名家大部头的代表作,但通过比较阅读教材中该作家的不同作品,教师可以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一些该作家的创作风格、思想特点,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教材。

例如,在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本来安排了对石钟乳的想象及描写环节,因为文中写石钟乳很笼统:“大都是根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或宫室、器用。”比较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爬山虎的脚》《小小的船》及本文创作背景后,教师认识到:导游虽然对石钟乳介绍得很详细,但叶老记不住且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孔隙,对空隙的具体描写正体现了他“朴素凝练、一语传神”的语言风格。于是,我们放弃了想象环节,设计了如下一处语言的比较:

①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原文)

②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两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压过来。(改后)

课堂上,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叶老仅用简单的六个字——左右、上方、挤压,就把身处孔隙的狭窄、低矮的特点准确传神地勾勒了出来。有学生说:“原来我挺羡慕别人作文写得特别具体,现在我觉得,‘简单'也挺好的。”这种“简单”,语多则拉杂,话少则失神,其实是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抓住事物主要特点的凝练的艺术表现。

又如,在《蝉》的备课中我们有一些疑惑:本课中的观察、推想、实验是说明方法吗?常见的说明方法中似乎没提到过。在阅读了法布尔的《蝉的卵》《蝉的地穴》《夏日歌唱家》等章节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蝉》与一般科普作品的不同:法布尔把昆虫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伙伴、邻居、亲人,他在为虫子书写历史、“树碑立传”!看来,人格化的写法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啊。

于是,备课时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比较阅读下面这两段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1. “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它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原文)

2. “蝉翼后面的空腔里长有一种像钹一样的发声器官。它的胸部还长有一对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与蝉的身体相比,这些发声器官显得很大,大约占了身体的七分之一。”(改后)

课堂上,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让学生对“拟人”有了具体感知,更有学生对作者有了兴趣。

我们发现:一旦教师不再局限于一个角度、一篇文章、一本书,就会对文本产生独特的感悟,就能发现解读文本的新途径,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会更加深刻、准确,教学设计也能独辟蹊径。

二、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之比

好作品常常会被编者争相编入教材,同时编者也会对文本进行增、删、调、换,所以,同一作品在不同版本里往往会呈现出一些差别。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们可以把它的不同版本(包括原文),都找来读一读,这对我们了解编者意图、领悟作者匠心非常有益。

例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被选入京版、人教版,二者较明显的一处差别是:

京版第 4 — 6 自然段——

我明白了,但是我一直珍藏着这位老人美好的心愿。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这位耳“聋”的老人,我唯一的听众,轻轻地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人教版中第 4 、 6 自然段与京版相同,唯独第 5 自然段变成了省略号。

这两种写法,各有优势:京版语言优美,很有韵味,描绘了一幅理解真相后最美好的画面;而人教版则对此不着一笔,任凭读者驰骋想象,很是耐人寻味。两个版本的差别,让备课者灵感突现:何不让学生都来读一读,既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又比比更喜欢哪一种写法?

实际教学中,这个比较激发了学生异常热烈的讨论,看着他们各抒己见,我们深信:他们的认识或许稚嫩,但只要坚持不懈,他们的分析判断、欣赏评价能力必将逐步形成、提高。

又如,托尔斯泰的《穷人》同时入选了人教版、京版的六年级教材,从课后写的要求看,人教版侧重续写结尾,京版侧重学写心理活动。揣摩两版编者的意图,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穷人》至少有两个写法值得学生学习、模仿——( 1 )结尾戛然而止,既留给读者广泛的想象空间,又符合作者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风格(悲惨的结局不忍写,美好的结局不能写)。( 2 )桑娜既真实又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凸显了她的心地善良、仁慈。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确定是续写结尾,还是学写心理活动。学生哪方面比较弱,就把哪方面作为教学要求,重点练习。

实践证明:当教师借比较阅读与编者、作者深入对话后,不仅可以释疑解惑,更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

三、同一单元课文之比

一般来说,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确定教学及训练的梯度、优化教学设计等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对于京版教材,单元训练重点没有明示,比较阅读就更有实用价值了。

例如,京版第 11 册第 4 单元是一组写景的文章,《林海》《鼎湖山听泉》《松坊溪的冬天》《迷人的张家界》这 4 篇课文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是相同点,也是学生应重点品味、积累并能够模仿借鉴的;这 4 篇课文表达的情感又各有独特之处,不仅仅是简单的赞美、热爱,而这恰恰是学生写景时的通病——爱说大话、套话,不会或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不就是本单元课文读写结合的点吗?

仅在 11 册,类似的例子就有很多:第 3 单元的《顶碗少年》《“钢琴之王”的微笑》《金色花》《百合花开》,看似体裁不同、手法迥异,却都是在抒写人生的感悟、哲理,这个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点就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第 5 单元的《珍珠鸟》《小狗儿与大画家》两篇精读课文,虽然题材相同,但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的不同决定着训练重点各有不同;……

单元内课文的比较阅读,可使教师深入把握课文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之比

细细研读教材,题材相似的课文还真不少,以比较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你不仅可以发现某些规律,更可具体感悟其个性魅力,算得上“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例如,京版第九册《井》,课后要求仿照 3 — 5 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一段话。显然,这个写法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那么,高年级的提升点在哪里呢?比较阅读了中年级《海滨小城》《神奇的鸟岛》《珍珠泉》等同题材的课文,我们发现,中年级的课文一般是从几个方面把某个特点写具体,而《井》则是通过生活片段来写具体;更重要的是,《井》是借生活片段表现的一个主题——童年的甜美与欢乐,这在中年级是不要求的,也正是高年级要提升的。

因为效果显著,我们许多实验教师对相同、相似题材的比较阅读兴趣盎然,她们完成了如下专题:擦肩而过的感动专题——《艾尔比的水彩笔》《“钢琴之王”的微笑》《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体会如何写一件小事;人与动物专题——《小狗与大画家》《我和狮子爱尔莎》《老人与海鸥》——体会心灵相通的瞬间;化石专题——《奇异的琥珀》《黄河象》——了解科学小品的基本读法、写法;……

五、相似的人物形象之比

写人文章是高年级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但学生容易对人物形成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认识,评价人物爱用一些套话、大话,这就要求教师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要具体、准确、到位。

例如,《将相和》《晏子使楚》中的蔺相如与晏子,在与强国的交往中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是否都能用“机智”一词来概括两人的特点呢?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同是“机智”,二者的表现方式却不同:与强秦相比,赵国又小又弱,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尊严、利益,危急中只能以命相拼,他的机智是与勇敢无畏结合在一起的;齐楚两国是大国,晏子为了不辱使命,虽也以退为进、语带双关地回击楚王,但始终有礼、有力、有节,他的机智表现在敏锐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语言技巧上。

六、异乎寻常的表达之比

好文章往往有异乎寻常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往往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敏锐感受,或承载着他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常常用“比较”的眼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或许就能从文章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句、一个小小的改动中,捕捉到文本潜在的信息,从而发掘出文本的核心价值。

例如,《唯一的听众》中 3 次出现的“平静”一词,《林海》中 3 次出现的“亲切与舒服”,《顶碗少年》中 4 次出现的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是那样简单而平凡,然而,当你用心去体味,就会发现简单中蕴含精彩,平凡中别有洞天。

如,《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用密密层层的春花来表现“花多”——“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而《游园不值》的作者却让读者用想象来补白“花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我们把这两首表达形式完全相反的诗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时,就产生了很奇妙的感觉:繁与简,多与少,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各尽其妙,虽异曲而同工。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