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学习 > 我对综合教学的理解

我对综合教学的理解

2017年12月23日 17:39:30 来源:继教网 访问量:107

综合教学(complex instruction)是伊丽莎白 ·科恩(Elizabeth Cohen)和她的同事研究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它突出强调了学生小组所承担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小组组建方式两者的结合。综合教学最初用在数学和科学的探究教学中,现在,这一方法也被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中。

在综合教学中,全班学生被分为 4~5个小组,每组均有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分组研究的基础上,各组把本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报告。

综合教学和小组调研法极为相似,但在综合教学中,各组的人员组成是由教师安排的,小组成员各自分开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是如小组调研法那样小组同伴共同研究。学习任务是按多重能力而设计的,它不仅能反映人的认知水平,而且也需要视觉才能、心理动作技能和组织才能等。教师关注全班学生的能力,每一个个体在完成任务时都可以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才能。综合教学借用了合作管理的制度,如权威作用、合作规则、指定角色和小组决定等。

这一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的关注。人们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十分强调学习中的平等参与,但是,学生间的现实差异使得那些聪明的、开朗活泼的学生总是主动帮助那些木讷的、少言寡语的、成绩不良的同伴。如果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民族背景、社会阶层等问题挂上钩,问题就变得更加麻烦。确实,学生中的不同差异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小组中表现出来,例如:

劣势(low status)学生在小组中少言寡语。

同伴对劣势学生不理不睬,轻视或低估他们为小组做出的贡献。

劣势学生在小组中不被关注,同伴视他们为小组的累赘。

同伴对劣势学生出言不逊,伤害他们的感情。

很显然,地位差异会妨碍整个小组成员的活动,使有些人的意见不为其他人所尊重接受,从而使劣势学生无法在小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综合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关注那些处于劣势的学生,发现他们的才能和过人之处。教师要把学生的这些才能具体化,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引起学生对这些同学才能的注意。隐含在这一方法里的观点是,学生的某一才能若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就会激发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进而在其他领域也得到发展。

综合教学的提出有助于教师改变自己一贯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教师应当“学会发现学生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去发现他不能做什么”。同样,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也应该对同伴持有与此完全一致的看法。

综合教学作为一种小组学习的方式,我们可以从 14个方面对其特性加以陈述。

1. 基本的任务和学习活动要求有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使用资料、观察、推理、组织、记录和沟通等。任务要设计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激励性。

2. 学习活动在 4人小组或 5人小组中进行。

3. 合作行为建立在一定的合作规则和条理的基础之上,例如,必要时寻求和提供帮助、相互轮流、给每人提供为小组做贡献的机会。

4.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间的相互依赖是借助教师的授权而形成的。换句话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同伴完成学习任务所必不可少的资源,除非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了各自的工作和任务,任何人都不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虽然柯恩本人并不特别强调积极的相互依赖,但她的综合教学确实提供了积极互赖的诸多途径。

5. 如果学生履行了各自的职责,完成了个人的作业单,那么他也就为合作小组的学习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综合教学中,人人尽责是以学生个体对自己承担的学习任务负责的方式而体现出来的。

6. 在一个异质课堂中(如存在学业成绩、社交技能、语言等方面的差异),采用随机的方式形成小组。小组的组成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考虑,如性别、种族、家庭社会背景和语言的精通程度等。

7. 一旦采用综合教学,积极互赖的关系就会形成。在综合教学中,学生有一个基本的目标 ——探究和学习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有趣的现象。综合教学法中的主要学习任务包括概念学习、思维技能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但它同时也要求一定的人际交互作用:要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互相交谈,共同工作。如前所述,要圆满地完成任务需要学生具备多重能力,为此,学生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综合教学不采取奖励关联性措施,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促进性因素。

8. 综合教学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指导合作行为的教学。更确切地说,在运用新技能时,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技能,讨论、练习和强化都是可行的方式。在小组工作期间,通过游戏、练习和实践就可以形成相关的合作行为。

9. 有许多途径可用来反思小组完成工作的质量。对教师而言,有观察指导和在“局外观察”的基础上参与评分这两种途径。在教学活动即将告一段落时,教师可以给学习小组和学生个体以一些特殊的反馈,对小组活动过程进行评述,和全班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强调小组活动之间的联系。

10. 通过指导、训练学生采用某些特定的合作行为,制定平等参与的合作规则,讨论小组成员承担职责的重要性等,在班级中创设合作的氛围。

11. 小组的构建视任务以及制定的角色而定,其他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12. 关注学生的多重能力,尤其是那些劣势学生的能力,教师对成绩不佳但具有独特潜质的学生要予以认同。

13. 学生通过履行各自承担的角色任务分享小组的领导职责。

14.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对这一合作方式的管理包括制定合作标准、分配小组成员应承担的角色、描述特定的合作行为、澄清教学任务和某些特别要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必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指导,教师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教师提问题是为了激发和扩展学生的思维,为小组和个人的活动提供特定的反馈。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