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论坛 > 深圳动辄百万奖励招聘中小学校长 教育界为何开启人才争夺?

深圳动辄百万奖励招聘中小学校长 教育界为何开启人才争夺?

2019年07月31日 23:24:32 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访问量:147

 
21世纪经济报道
5小时前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作者丨王帆 深圳报道

在人才争夺方面,深圳历来不遗余力。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多个区拿出高额奖励争抢中小学校长。

日前,深圳盐田区教育局发布了一份公告,面向全国公开选聘1名优秀中学校长,选聘成功的校长将给予专项奖励补贴100万元,担任深圳市盐田区初级中学校长。

选聘基本条件有三项,一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初中及以上学段教师资格证。

二是需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在聘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少于2年,年龄在45周岁以下;或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在聘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少于2年,年龄在50周岁以下。

三是有2年以上地级市(含市辖区)及以上公办初中(或九年制学校、完全中学)校长工作经历且目前在任。

盐田并非孤例。不久前,深圳光明区发布校长招聘信息,面向全国、市内公开招聘包括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在内的校长四名,受聘校长最高可获300万元人民币的人才补贴,聘用后需在光明区工作满10年。

南山区教育局也在今年发布招聘公告称,2019年将面向全国选聘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共4名。其中,深圳市外应聘者若获聘到相应岗位,将给予一次引进奖励费,最高可达税后100万。

以高额奖励吸引校长,在深圳多个区已成“惯例”。

早在2016年,龙岗区就面向全国招聘校长,引进的校长每人一次性获得安家费补助税后100万元。

宝安区则在2017年开出校长招聘条件:不仅有100万元奖励补贴,经评审认定为宝安区基础教育领域A - C类高层次人才的,还可获200万-300万元的奖励补贴。

为何各区都在“争抢”校长?

当前,深圳在加大新建学校的力度,招聘校长本身就是一种“刚需”。

一位本地教育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高房价等因素的影响,深圳对全国教育、医疗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政府的奖励措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弥补机制。

好的校长能够多大程度决定和提升一所学校的品质?

事实上,校长的理念往往直接影响学校的决策。以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学为例,今年该校公布了拟招聘的35名教师名单,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32人是研究生学历,3人是博士(后),阵容堪称“豪华”。

2017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原院长朱华伟出任深圳中学校长,成为深圳史上首位拥有博导头衔的中学校长。自此之后,深圳中学持续引进了一批高学历师资团队。

朱华伟曾在今年对媒体表示,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好校长,然后就要有一批好老师,教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一流学校毕业的教师,往往拥有更广阔的格局和视野,以及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因此更容易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

在很多家长看来,名校长往往就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在北京,知名小学实验二小校长李烈退休后,在当地政府和国企的支持下于2017年创办了民办九年一贯制的正泽学校。

李烈是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曾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被称作“第一位成为国务院参事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被称作“京城小学校长的一张金名片”。

正因此,正泽学校备受北京家长关注,尽管在2017年低调开学,在知名公办学校林立的北京西城区,正泽的需求仍然远大于可供学位。

李烈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正泽不是做国际学校,也不是做某一个全新理论的实验,而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核,融古今中外优秀之经典,依据教育规律,根据“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实施的现状,针对存在的薄弱点、空白处,实实在在地进行一些探索,解决一些问题。

李烈的理念完全贯彻到办学实践中。譬如,因为加强对“德智体美劳”中体育的重视,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每个星期二下午安排学生们去校外上体育课,包括滑冰、滑雪、游泳、棒球等。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