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破解群体事件舆情“困局”?

如何破解群体事件舆情“困局”?

2019年02月19日 22:23:28 来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访问量:150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新媒体时代,舆情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和层次,涵盖了从宏观社会发展到微观生活细节的各方面。舆论场中正负舆情交汇,总体形势平稳,部分舆情困局的出现,既因转型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也因网络自身的特点导致。作为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各级社会管理部门应积极研究分析群体事件的表征和特点,共同探讨群体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化解舆论反差,传递社会共识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客观上造成某些网络舆论与真实民意的反差。偶然事件能够触发群体性危机,除了社会深层矛盾的积累,其直接原因就在于舆论的放大效应,给予群体事件非理性的语境和暗示。在具体的舆情事件中,社会共识被传递和认同,对形成和引导公共价值、凝聚民心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路径有:

一、保持社会结构的弹性,合理释放舆论压力,但应避免过度抱怨甚至网上网下策划联动,造成更大的社会震荡。

二、厘清舆情波峰形成的事件要素,在地域分布、行业分布、网民特性、个案特征、谣言打击、处置能力等方面提供实证性参考。

三、甄别社会集合行为形成的优势意见,及时遏制部分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趋同的非理性行为,强化人们的集体意识和秩序行为。

引领议题设置,修复网络生态

群体事件的处置和舆论引导,具有“双因叠加效应”。事件处置不力,舆论引导难以奏效;舆论引导不力,则会激起更强烈的舆论,使事态变得更复杂。在各类群体事件中,有些网民试图将议题引向体制、文化等方面,形成对正面舆论的冲击。故此,在群体事件的议题设置中,需突出两个重点:

一、在事实层面告诉公众是什么。目前一些碎片化、多元化传播存在以点代面、负面叠加等风险,故应通过权威、及时、正向的信息投放,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二、从价值观层面,引导公众怎么看。议题和议程设置不能决定公众“怎么想”,却能影响他们的关注和思考,以形成有利于解决事件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正确处理矛盾,约束违法行为

某些群体事件具有的突发性、冲击性,很容易触发公众内心的焦虑和愤懑。网上的浮躁与喧嚣蔓延至网下,加剧不良情绪的蔓延,可能成为舆情处置的重大变量。群体事件的有效把控,尤其要注意阻断负面情绪的传播和感染。

与此同时,要区别对待事件中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和事,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针对发生在现场的打砸抢等行为,打早打小打苗头,及时采取强制手段,有效干预事态。

创新综治工作,转化革新动力

群体意识激化使各种显性或隐性的不稳定因素激增,有时社会存在的焦虑情绪,会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化的重要推手,使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在各类群体事件中,如何通过公共政策维护创造公共价值,维护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进而消解社会矛盾?主要思路有:

一、在多管齐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要不断适应民主、开放、互动的网络生活,这也是加强和改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积极形成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抓住机遇革除社会流弊,将危机事件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动力。

三、从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处置方法、问责制度等方面着手,推动有关部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自觉与能力。

结语

基于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瓶颈,亟待创新社会化、法制化的多元治理模式。故此,各级社会管理者要提升防范化解重大舆情风险的水平,加快建立相关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积极、合法、有序的手段和方法,促成社会各方面的有效沟通、共识形成,营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舆情分析师 颜陈)

编辑 / 邱越

人民网舆情数据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