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课堂 > 张永春:“片区+校群”创造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新途径

张永春:“片区+校群”创造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新途径

2014年01月13日 08:34:5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346

“片区+校群”创造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新途径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副局长 张永春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是大连市政府所在地,也是辽宁舰诞生地。全域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30万,中小学30所,在校生2万余名,教职工2000名。

  2011年,西岗区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探索,并以此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时至今日,西岗区已经形成了覆盖所有中小学的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能够及时消化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全区“新优质学校”建设效果显著,名优校(园)品牌影响力更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更高。

  几年来,西岗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去、辽宁省首家基础教育强区、辽宁省体育艺术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片区+校群”管理模式多次被各类媒体专题报道。2012年,西岗区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及教育部学习十八大精神,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巡讲中面向全国进行“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经验介绍。

  一、从现象中汲取改革的动力——我们为什么要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改革

  中小学衔接过程中不顺畅的现象,中小学衔接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但现实中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有效衔接了吗?很多同一学区内的小学和中学各自为战,发展愿景不同、文化建构不同、特色项目也不同。学生连续发展需求在中小学间有认同吗?8月31日还是小学生,9月1日就变成中学生了,周围的人、环境、学习的方式全变了地学校在为发展的连续性做充分准备了吗?我们的教师有效衔接了吗?小学和对口初中的老师很少沟通、很少交流、很少倾听相互意见,没有对对方工作的认同感,有时还相互抱怨。我们的教材衔接了吗?知识点的前后承接、三维目标的呼应怎样设定,怎样落实?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性体现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都应该充分享受前一阶段的教育成果,并对前一阶段的教育有某种期望。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主发展能力有限的现象。现代学校建设强调要强化自主办学,呼唤学校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创新意识的发扬。但现阶段学校校长、校领导班子指导学校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能力普遍有限,于是很多地区都开展了“结对子”、“联合体”或是“集团办学”的教育实践。一个团体一般由一或几所优质学校和几所相对薄弱学校组成,通过优质学校的引领,达到团体内所有学校的共同发展,这一方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外来智慧固然可以立竿见影地取得效果,但移植和嫁接经验不易转化成为学校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优质引领的同时,还要创造条件让不同学校的滋生能力得以发展,产生自主办学的动力。此外,还要有不同学段的学校组团,以便于实现不同阶段学校发展经验的印证和呼应。只有这三个方面合力的自主发展才是高层次的自主发展,有竞争力的自主发展。

  学校中的优质资源难以高效利用和分享的现象。合作和分享是适应未来发展的必要意识,优质资源使用效益在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中也越来越多地被重视。当前,各地教育均衡水平都大幅提高,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存在硬件、软件方面的差异。例如,有些新建学校专用教室数量多,设备现代化程度高,有些建设较早的学校专用教室数量少,出现使用拥挤现象。这种差异在师资和学科上体现尤为明显,小学的科学课和初中的理化生课一脉相承,但小学科学课范围广、内容杂,教师或是受限课标要求不敢讲,或是自身知识所限不会讲,而能够轻易讲明白的中学理化教师、理化的实验教法却没有支援。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和改善资源差异,建立硬件和师资有效的共享机制,是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和更好地促进均衡的必要举措。

  二、架起理论与行动的桥梁——“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形态及其运行

  对于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作为基层的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始终相信,既要实施顶层设计来明确方向,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去积累经验。

  理论基点: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和管理微创新的发展策略;基于尊重学生成长的连续性和个性化的理念;基于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基于组团发展、合力推进、形成稳定特色的模式。

  模式解析:在就近入学的学区内,纵向上建立“片区”,把对口中小学组成片,中学签头,组织集中教研、规划学生活动、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方案,在全区范围内,横向上建立“校群”,把同学段的强弱校组成联合体,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以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为保障,以新促老、以强带弱,新老优质学校共同发展。

  实施过程:2008年,西岗区组建了首批以名校长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2009年,组成以中学名校为核心,按学校地域分布的教育协作片;同年,为加强同类学校的经验重组,以名校长工作室为蓝本,构建“校群”管理模式。

  三、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新途径——效果不断显现的“片区+校群”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效果1:中小学有效衔接,实现了以全程视野关注学生九年一贯性成长。

  今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变原来一考定成绩为“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五个领域综合评价,这五大领域的优质评价与中小学有效衔接和学生九年连续培养息息相关。

  “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实施,强化了区域内小学与其对口中学的衔接,形成了既关注学生九年发展连续性,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通过开展小学与中学的联合活动,发挥初中生对小学生传、帮、带的混龄教育优势,使片区学生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上构成九年教育的连续性。如:第三十七中学经常性的邀请片区内小学分年级或分班级到学校进行参观,由中学的学生负责指引、接待和讲解,使片区的小学生对自己未来将升入的中学更加了解。

  同时,同一片区的小学和中学可以在教学上形成对接和延伸,实现了小学与初中教师的交流、共享和提升,使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有效置于学生所学的系统性知识框架当中,用最佳的学习方式整合学习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缩小学生小升初的适应期。如第三十四中学片区积极开展小学、初中课程衔接与整合研究,通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衔接,逐步达成教学共识,推动了片区教育的不断优化。

  此外,通过保持片区内小学和初中特色活动和项目的一致性,既能使学生习得体艺技能更加优秀,又能使初中充分享受小学特色培养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九年培养,学生很有可能会将技能变成兴趣,进而转变为自己终身的爱好。如第六中学片区,原本初中是足球特色,而与其对口的九三小学是篮球特色,“片区+校群”模式实施以来,片区找到了九三小学篮球特色核心教师付英杰,片区为他量身,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让他面向片区推广篮球项目。按照片区大课表,付老师每周定时去片区内的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一个六中男孩儿在日记中说:付老师虽然不是我校老师,但他却让我爱上了篮球,给了我一个爱好和坚持运动的习惯。

  效果2:搭建共享平台,增强了各个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内驱力。

  “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保证片区内、校群内学校资源的效益更大化。围绕资源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编制片区“大课表”,不仅保证了学生可以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如:我区为中学配备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实验室,为小学配置动漫实验室,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小学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的显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它能够通过经验的分享,化学校的自主为“片”和“群”的自主。在纵向上,“片”内可以确立片区共同发展目标、阶段发展计划和发展项目,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保障落实,同时,依据学校各自传统和优势并对接片区发展要求,实施学校整体建构,实现片区一元理念下的多元发展,共同提高。如:西岗区所有片区都在国家规定“体育艺术2+1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4+2”项目,即规定“2+1”和自主“2+1”项目。如片区教育议事会、片区集体大备课、片区培训、片区课题研究团、班主任工作坊,片区质量监测与质量分析等项目,都彰显由校到片的过程中,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在横向上,“群”内采取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共同探讨本学段问题、本校问题和片区发展中的难题,建立信息和方法沟通机制,相互示范、优势互补、集团发展。很多原本相对薄弱的学校校长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校际间的交流使我们切实感受到、学习到身边名校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自身成长和学校管理发展都很有益处。

  效果3:遏制择校难题,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更好的体现。

  “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实施实现了片区内小学和中学的文化、项目、愿景等方面的优质对接,使对口直升成为让孩子更好、更顺畅发展的最好选择,让家长心甘情愿地放弃择校、选择就近入学。如我区第七十一中学片区,原本的七十一中学属于发展相对薄弱的学校,学区内的小学家长都不愿升入这所初中。通过“片区+校群”的管理模式,七十一中学在纵向上与片区内的小学实现了各领域的全面对接,让学区内的孩子选择对口直升,横向上与其他学校学习借鉴,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今的七十一中学,学区内的生源已经实现不流失,择校回流现象屡见不鲜,成为了区域的新优质学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指出: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其中的学区制与西岗区的“片区+校群”管理模式不谋而合,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以该模式助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和优质内涵发展的决心。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重道远,西岗区将继续深入实施“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本文根据“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会议发言和资料整理)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