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助管理 > 中小学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中小学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2013年12月27日 20:53:23 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访问量:18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推进教育公平提升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将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作为未来十年的战略任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以及《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湖南省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指导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湖南实际、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近几年来,湖南省按照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认真履行学生资助工作的职责,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2011年,全省资助的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204.5万人,占全省学生总人数25.6%,其中高中生29.5万人,初中生78万人,小学生96.72万人,特教生0.38万人。逐步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体受益”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益,促进了教育强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构建和创新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东南腹地,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全省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35.60万。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9635.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2011年农民人平纯收入6567元。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省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696.7万人,其中小学484万人,初中212万人,特教0.66万人;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01.38万人。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湖南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湖湘文化,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近几来年,湖南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强省和平安湖南建设。

()国家发展教育的整体布署明确了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2004年,民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界定了贫困生的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明确了救助的程序和工作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明确要求:“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能享受‘两免一补’(免课本费、免学费、补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主要措施。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经济迅速发展为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

经过30年多来的改革开放,湖南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化活跃,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2011年全省实现总产值19635.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农民人平纯收入6570元。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经济的增长又要求教育适当超前发展,同时,也有能力为教育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以更好地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财力的增加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民生工程,为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直接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前,湖南基础教育十分薄弱,农村学校校舍简陋,师资匮乏,教学辅助设施奇缺,学生升学率低,学生辍学问题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湖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掌握知识就能改革命运,学到技能就能创业致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决定其命运的必要条件。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子女的前途和幸福,都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节衣缩食,投资子女学业,为下一代争取更多的教育机会,使教育成为下一代改革命运,实现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的首选途径。因此,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关注越来越高,也就直接推动了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构建与创新。

总之,国家对教育的总体部署,为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和直接推动力。为此,湖南省提出了构建和创新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推进湖南中小学资助工作,形成了功能完善,形式多样、机制健全、项目丰富的中小学资助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全员覆盖、全程助学,实现了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为构建和谐平安湖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创新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制度创新:建构三二四学生资助体系  中小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全省幼儿园、中小学校700多万学生,需要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此,由省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立足制度创新,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了湖南“三二四”学生资助体系,即“明确三类资助对象,建立两个实施系统,形成四大资助内容”。  

1.明确三类资助对象。

为构建全省中小学资助体系,近几年来,湖南省确定了“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级承担,逐步提标,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立足于从面向个体的资助到面向全体的资助、从资助学生入学到资助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从关注学生的生活到关注学生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转变;建立了政府资助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全员资助与全程资助相结合、全面覆盖与个别资助相结合、资助入学与资助学习条件改善相结合、经济资助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五大原则;体现了全员覆盖、全程资助、全体受益为特征,即对学生的资助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个阶段的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从幼儿园直到高中的资助。  

按上述思路与原则,根据学生受教育的阶段不同,确定三类受助对象,即由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等三个阶段就学的三类在校学生组成,实现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全省中小学已初步建立了以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为基础,以“两免一补”和国家助学金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整合资源为核心,以政府资助为主导,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的学生资助体系。  

2.建立两个实施系统。

为缓解资助对象的困难,提高资助保障水平,近几年来,湖南省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建立保障、减免、帮扶三个层面的中小学资助制度,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还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整合资源,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使中小学资助工作形成覆盖面更广、功能更齐全、资源更丰富、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格局。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上实现了效果的最大化,保障水平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政府资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帮助。湖南学生资助体系包括政府、社会(含个人)两个系统组成(详见下图)。

首先是政府系统的资助,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多样化的资助形式与丰富的资助项目形成简便、规范可操作的资助办法,包括以免补为核心的义务教育;以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等等。坚持“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配合、学校落实”的工作原则,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分级承担、专款专用、集中支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近两年来,中央和省里下拨免费教科书经费11.61亿元,为636.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省各级财政筹资63.5亿元,为636.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各级财政为21.8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达13.8亿元。2010年秋季以来,我省普通高中共发放国家助学金3.67亿元,资助学生61.5万人次,资助面达20%。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维护了教育公平。

其次是社会资助系统的捐助。在湖南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采取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形成了湖南省学生资助体系的社会资助系统,它包括“双联帮扶”金秋助学活动——总工会的助学项目,“成长计划”——中国建设银行的助学项目,宏志班——宣传部的助学项目,“春蕾计划”——妇联助学项目,“希望工程”——共青团助学项目,“慈善助学”——慈善总会的助学项目。

近两年,全省各级助学机构共募集社会捐资助学资金达1.54亿元,资助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82.9万人次。湖南省与中国移动公司和省新华书店共同举办了“建设新农村、百万图书捐赠活动”,为162所中小学捐赠了价值554万元的图书;与美国AMD公司和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赠140台电脑仪式;参与了“宋祖英基金会”的义演活动,筹集了200万元助学资金救助湘西自治州贫困学生。

3.形成四大资助内容。

按照学生资助以政府为主的制度设计,湖南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补充、体现公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形成“奖、助、免、补”等四大资助内容(详见下表)。

  表:湖南学生资助体系政府系统的主要内容

 

教育阶段

资助范围和对象

实施类型和标准

资助面

学前教育阶段

在省内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补助保教费

在园幼儿总数的10%-20%

义务教育阶段

在学校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补助学生生活费

中学:每生每年1250

小学:每生每年1000

在校寄宿生的35%

普通高中阶段

在省内公、民办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助学金

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资助标准分档由市州确定

在校学生总数20%

 

()技术创新:国内率先推出“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

为进一步打造学生资助工作平台,方便学生及其家长求助,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便利、可行、公开、透明,提高资助的时效性和准确性。20055月,湖南省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专业性资助网站——“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网”(网址:****),该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办,湖南省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协办。各级助学机构开通了求助热线电话,求助热线主要任务是受理资助工作对象的申请、政策咨询、为资助对象提供求助服务,并承诺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办必果,有果必复”。  1.优化网站版块结构。

根据实用、便捷原则,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由政策信息、管理系统、交流服务和学生空间等4个板块的内容组成,下设了8个一级栏目、22个二级栏目。  政策信息。由工作动态、通知公告、政策规定三个一级栏目组成,主要公布湖南省关于学生资助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政策法规、最新工作安排以及工作动态。其中,一级栏目“工作动态”下设3个二级栏目:高校工作动态、中职工作动态、中小学工作动态;“政策规定”下设3个二级栏目:高校资助法规、中职资助法规、中小学资助法规。通过这一板块的设置,学生、家长及全体公民可以迅速了解湖南学生资助体系运行的情况。  

管理系统。它有1个一级栏目:工作平台。通过这一栏目实现学生资助网上申报、审批、查询、统计等管理功能,它是湖南学生资助体系网上办事的主要功能平台。板块下设4个二级栏目: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中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全省学生资助办公系统,网上后台登录。它简化了学生或监护人申请程序,打破了学生或监护人申请资助受时空限制的不足。  

交流服务。主要着力于建立资助部门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渠道,方便公众建言献策,便于资助部门了解社情民情、答疑解惑、受理投诉,由4个一级栏目组成:资助指南、资助咨询、网上捐赠和机构介绍。它实现资助机构主管部门负责人即时地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需要受助的学生与家长零距离地沟通,为学生与家长提供帮助,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申请并接受资助。  

学生空间。设置了1个一级栏目:成长之路,以全方位的视角反映湖南学生资助情况。这一栏目下设2个二级栏目:家长心得与学生体会,主要提供反馈资助后学生与家长的情况,特别是学生受资助后对其精神上的影响。通过这一板块,使学生与家长回避受助的心态逐渐走向开放,创设良好的资助环境取决于家长与学生对资助的态度。  

2.建立相对便利的操作。

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的运行,目的是打破学生资助体系受时空限制的局限,减少资助到受助的中间环节,方便学生家长或学生申请资助。因此,所设计的操作方便学生、家长和有关机构。  

网站进入。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进入的方法基本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二是通过湖南教育城域网的链接栏目中进入,三是在IE浏览器中直接输入。  

页面浏览。进入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后,即可浏览网站所有内容。如使用“网上办事”、“咨询与投诉”与“文本上传”功能,还需要进行注册,所注册信息由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湖南省教育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管理。  

网上办事。这部分功能只有三类注册用户,即学生家长用户、学校用户、市州资助机构用户才能使用,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编号”与“密码”及时查看有关部门对自己所提交的事项办理的进程及结果。  

网上捐赠。在首页点击“网上捐赠”之后,就进入了二级网面,用户可以在文本栏内点击捐助流程,进入捐赠流程图(见下图)。

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自运行之日起,就已经显现出它的优势,为湖南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湖南学生资助体系自主运行提供了保障与平台。学生资助工作网,作为学生资助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湖南学生资助体系全员覆盖的有力保障,打破了学生资助体系受时空限制的局限,放便了学生家长或学生申请资助,成为湖南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管理创新:形成高效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构建学生资助体系是关注民生,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大事,出台怎样的政策,怎样让百姓了解政策,如何建立规范的管理,确保资助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湖南省在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创新管理体制,力求科学决策、有效管理。

1.加强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

一是组织力量开展课题研究。2010年,成立了课题组,杨定忠副厅长亲自任组长,在有关部门及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认真研究下,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学生资助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理论上对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关注民生、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政府公共职能转变为价值取向;以保障弱势群体教育权利、保障社会人际和谐相处、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上进的功能定位,完成了近21万字的专著。二是做好基层调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领导兵分六路,分赴岳阳、常德、湘西、邵阳、郴州、张家界开展调研,其中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50余个,近千人参加会议;走访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困难家庭1500多人次。通过调查,摸清了底细,了解了困难家庭的需求,为科学制定学生资助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调查活动中,杨定忠副厅长亲自带领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一行六人,于20104月中旬亲赴常德市安乡县等地调研,听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的汇报,召开学生座谈会,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问计于民,为科学合理构建学生资助体系提供了依据。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资助工作网络。

省委、省政府将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列为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和谐平安湖南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2008年,省教育厅将原学生贷款中心和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合并,成立了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了以省教育厅为主席单位,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直机关工委等17个省直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湖南省经常性助学联席会议”。20085月,湖南省还成立了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各市州、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做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办公场地、有人员、有经费,基本形成了一个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较为完整的省、市(州)、县(市、区)、校四级学生资助工作网络。保证学生资助工作有效有序。

3、加大助学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了搞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舆论宣传导向,引导人们由传统的扶贫观念向现代权利观念转变,明确救助弱势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应负的责任,获得资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近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首先,开展了免费教科书发放仪式,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亲临现场讲话;其次,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网络等媒体,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办“为民热线”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第三,编写了《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两免一补”工作政策宣传》和《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30问》,各印刷50000份,免费发放各市州、县市区的教育、财政部门和各个中小学校。编写了《湖南学生资助工作风采录》,宣传湖南各级领导、资助工作者和教师在学生资助中的典型。编印了《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简报》,及时报道全省中小学资助工作进展情况及各市州助学工作经验。宣传力度的加大,使中小学各项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完善功能,实施四创新两带动战略。

湖南省从完善资助体系功能出发,大力实施四创新两带动战略,四创新:即以增强资助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功能为核心,进行资助管理体制创新,形成“政府领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以县统筹,社会参与 的学生资助管理体制;以建立“一口上下”(资助政策一个口子往下落实,资助对象一个口子向上申请)的机制为目标,进行资助工作运行机制创新;以建立健全“两免一补”和国家助学金资助为重点,进行资助制度创新;以加强资助资金管理为契机,进行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和发放创新。“两带动”:即通过推进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带动社会救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保证学生资助制度的有效运作,湖南省建立了一个程序规范、简单便利的操作机制,包括三个环节,即申请、实施与反馈(见下图)。

申请:符合条件学生,由本人或家长(监护人)填写有关表格,向有关部门(学校)提供材料,有关部门(学校)对受助申请者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给予确认,即完成申请步骤。  

实施:当对申请者的材料进行确认以后,资助实施即刻开始,直到受助者得到实际资助为止。这一环节操作主要在学校及主管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具体操作包括实施资助、审核备案及建立档案3个部分。  

反馈: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到位,我们建立了反馈这一环节,它一方面是对操作机制中实施情况的信息反馈,以确保资助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是对资助经费有效管理与使用的信息反馈,以监督保障资助的实效性。

5、强化措施,制定资助政策。

为确保全省资助体系建设顺利进行。20045月以来,湖南省先后颁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贯彻民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湖南省中小学教育捐赠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暂行办法》、《湖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在文件中确定了湖南省中小学资助工作的目标任务、贫困生的界定标准、资助标准和实施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小学资助工作做到了“四个严格规范”:一是严格规范了申报的程序;二是严格规范了资助资金的发放方式;三是严格规范了数据管理;四是严格规范了教材的种类、版本和结算方式。通过规范管理,为中小学资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搭建平台,发挥体系效应。

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涉及内容广,涉及部门多,为使之落到实处,湖南省以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为主的同时,还搭建了基金、慈善、网上、结对资助等专项资助制度平台,把部门和社会力量整合起来,把中小学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在体系内部实行四统四分运行机制,即统一对象,分类资助;统一政策,分类定标;统一要求,分责落实;统一口径,分别报送。各部门、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实施资助过程中,均以教育部门核定的对象为基础。按照对象的性质,全省实行统一的资助政策。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对资助对象实行不同的资助内容,并以部门为单位汇总数据,分别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助学机构。同时,为协调和解决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各级助学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分析情况、研究政策、督促检查落实。并建立了联络员、信息员制度,每个专项资助政策的落实都指定一人为联络员或信息员,互通情况,掌握进度,发现不足。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年终有总结,从而使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四)机制创新:形成科学的学生资助监督体系

学生资助工作中对象多,政策多,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漏洞,影响资助效果和政府的形象。所以,我们十分注重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加大资助管理的力度。

1、制定完善资助操作规程。

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制作了资助工作流程图表,从申请到资金的发放,每个环节在图表上标明,方便学生申请、咨询。全面推广和建立一书、三表(申请书、调查表、审批表、对象变更审核表)制度,同时完成了《湖南省中小学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推广使用,通过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数据采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子档案,使贫困生审批、资助资金发放程序更加完善,并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也为审计和监督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切实解决了资助档案管理规范化问题。

2、全面实行“三审两员两制”。

建立民主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建立县、乡、校三级评审制度,三级成立中小学资助评审委员会,对资助对象实行集体评审。二是建立资助工作监督员、信息员制度。县、乡、校分别设立监督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担任;在学校设立信息员,由学校班主任、团干、少先队辅导员担任,强化群众对资助工作的监督和参与。在资助对象的审批工作中,要求各级的纪检机构对资助工作全程实施监督。三是建立县、乡、校三级公示制度和市、县两级资助工作目标责任制,对资助对象从申请到最后审批级级实行公示制,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湖南省中小学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市州、县市区学生资助工作实行年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3、实行分类资助,动态管理。

国家资助保公平,社会捐资作补充,在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统一资助标准的同时,湖南省还要求每个学校从事业收费中提取5%,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程度,实行分类资助,资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核一次。在资金发放上,“两免一补”对象通过财政拨款直接拨付学校,学生免费入学;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实行打卡发放;社会救助直接送到贫困学生手中。同时,对资助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资助对象的一书三表分别由县、乡、校三级备存。

4、落实责任追究。

湖南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省抓市、市抓县、县抓学校,一级抓一级,并通过相关专题会议、年度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同时,将学生资助工作列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提高地方政府抓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意识。为了了解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的情况,强化监督,湖南省对学生资助实行“半年一清查,一年一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学生的权益和国家资金的安全。

5、加强资助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资助政策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加强队伍建设是搞好中小学资助工作的关键。湖南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市州、县市区资助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对场地、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作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要求市州、县市区的资助管理中心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持资助队伍相对稳定。二是加强资助队伍培训。通过培训,熟悉政策,明确资助流程和监管措施,熟练掌握资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打造一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依法管理、甘于奉献的中小学资助工作队伍。

三、创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成效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及各市(州)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构和创新学生资助体系这项覆盖面广、工作难度大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2011年,仅国家资助就为全省义务教育段636.5万名学生全部免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金额达11.61亿元。各级财政为21.8万名贫困寄宿生补贴生活费达13.8亿元。2010年秋季以来,湖南省普通高中共发放国家助学金3.67亿元,资助学生61.5万人次,资助面达20%,如期完成了创新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的各项目标。

(一)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推进,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扩大了资助对象,加大了资助力度。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学生资助工作呈良性发展态势,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多,受益面越来越大。2006年至2012年的六年中,各级财政的投入中小学资助资金从3.1亿元增加到了29.08亿元,扩大了9.38%;受益人数从175万人次扩大到698万人次,扩大了3.99倍。二是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全覆盖。湖南省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不仅落实了资助资金,而且扩大了资助对象,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自湖南省的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建设实施以来,实现了应助尽助,全省有697万学生获得资助,无论是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还是在促进优秀学生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尤其是让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书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他们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为湖南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推进,打造了特色明显的学生资助“湖南模式”  湖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关注民族、改善民生、惠及民生出发,构建了学生资助体系,创新了教育公平的制度,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学生资助“湖南模式”。  

1、关注学生资助“湖南模式”的制度设计,在理念与操作上形成以下五大创新亮点

一是理论层面的创新。它将学生资助工作许多零散的制度、做法进行了有机的梳理、整合,提出了学生资助体系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构成了一个由政府资助系统和社会资助系统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使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支点更加清晰,框架更加完善,功能得以丰富,操作更加规范。二是政策层面的创新。有多项学生资助政策为全国或全省首创:如国家资助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如在全国首创了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在全国首创了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列入资助范围,得到了同等的对待与支持,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操作方法层面上的创新。设计了一套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使整个资助工作经得起群众的督促;湖南学生资助工作网的运行,则方便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资助申请,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简易、可行;一些区(县、市)和学校也设计了具体的配套措施,从而使资助工作更有实效。四是经验层面的创新。各个区、县(市)、学校发挥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手段从而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经验。株洲的“金秋助学”、长沙县的“9.8助学”、湘西自治州的“宋祖英助学基金会”、茶陵的“义工联盟”等,使资助工作更有湖南特色。五是资助项目的创新。形成了一些具有湖南特色的资助项目,如“宏志班”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湖南模式”,城乡共建的“教育帮扶”工程等,发达地区与民族贫困地区“对口支援”工程。

2、关注学生资助“湖南模式”方法设计,实现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效益最大化

学校在资助的全过程中,注重做好资助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避免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思想贫困甚至心理健康危机。长沙市岳麓区用捐献的物品开办了一元爱心超市;开展自立自强教育活动,表彰和奖励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心圆”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湖南师大附中建立了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组织,不断为贫困学生创造“精神解困”的环境,弘扬感恩与回报社会的本能,引导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积极地追求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的“宏志班”,刚进宏志班时,少数民族学生胆子小、视野不开阔,心理也比较自卑。如今,这些贫寒的少数民族学子不仅学习成绩突出,待人接物也落落大方。言谈举止间,已经不再局限于宏志班,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了整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使湖南学生资助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湖南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的高度出发,依据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进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社会的满意度,产生了长远的效益。  

1.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在全国和全省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其成果得到了推广。

2004816日,《教育部简报》第179期报道了《湖南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助学工作》。2005111日,《中国教育报》第一版以《湖南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助学力度》为题,介绍了湖南省中小学资助工作经验。20086月,教育部、财政部“两免一补”工作督查组督察湖南时,对湖南省“两免一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开拓新局面,创新新经验,在全国起示范作用。2008418日,湖南省作为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典型代表,参加了财政部、教育部组织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座谈会,会上湖南省关于构建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经验引起较大反响。另外,湖南省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有江西、浙江、广州、河南、青海等省市来湖南省考察学习。  

2.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牵动了湖南教育工作的全局,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获得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当前湖南的基础教育正在向优质化和均衡化发展,全省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1%,等级幼儿园在园人数覆盖率达82.9%,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96.8%;义务教育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的基础上向均衡化、优质化迈进,全省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小学、初中分别达44.2%%34.2%;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达98.68%;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职普招生比保持在11左右。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94%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了100万人。它使湖南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学生资助体系的推进,也为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做出了贡献,其做法深得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有识之士的赞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综上所述,湖南以改善民生为指导思想,推进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初步形式多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项目丰富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全员覆盖,为构建和谐湖南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