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管理 > 推动教师编制跨区域动态调整

推动教师编制跨区域动态调整

2020年08月19日 22:45:0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354
 中国教育新闻网
9小时前
教师编制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达到1674万人。随着教师队伍规模的扩大,教师编制总量也得到增加,各省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均保持了教职工编制的基本稳定和逐步增长,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但是,受人口密度、生源数量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教师编制也存在突出的区域结构性差异,缺编和超编问题并存。在人口导入区,在职教师数量无法承受日益增加的学生数带来的课时压力,新的教师编制尤为紧缺。这种问题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乡接合部非常突出。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学龄人口急速增加,加之地方教育部门率先开展走班制、新高考等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持续提升。尽管政府部门一再统筹其他行业编制,优先满足教育发展,仍然面临师资捉襟见肘的问题;在城乡接合部,由于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龄人口选择进入城镇学校就读,随之带来了城镇学校大班额、大校额等一系列问题,教师编制也呈现出相对紧缺的状况。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人口导出区,教师编制则相对宽裕。例如在部分农村地区,生源大量流失,学校呈现空心化,但实有教师编制数仍然维持原状,严重超过国家师生比应配置的教师数,教师大量“富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财政负担。教师编制的区域结构性差异,来源于学生就学的跨地域流动,学生流动并没有及时带动教师编制数量的变化。

面对教师编制的区域性矛盾,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继续加强对教育的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把编制用在最紧缺的地区。

首先,及时统筹调整,保障教师编制存量资源。政府职能部门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部分不必要的事业单位编制,统筹使用,优先满足基础教育需求。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每隔1-2年核定一次教师编制,保障教师编制存量,及时补充所缺的师资。

其次,建立跨区域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发挥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负责全省编制的职责,指导各地梳理所辖区县的教职工编制数、空编数和超编数,摸清编制配备情况,适当收回富余编制,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分配、周转使用富余编制,重点保障本市域内人口导入区的基础教育教师编制配备,探索尝试市域“编随生走”的机制,不断优化编制结构,切实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最后,探索多种途径补充师资,增加教师总量。部分地区率先改革,因地制宜探索经验,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例如,苏州教育采用专项编制,由区级财政供养,专项编制教师享受与传统编制内教师相同的职称评定待遇,让新进教师安心从教。

作为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编制管理制度是教师人事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创新编制管理制度,建立跨区域动态调整机制,将为编制效益的发挥注入新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3版

作者:宋天敏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