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软件教程 > 关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

关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2年04月04日 09:39:11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 李丽 访问量:230

关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

 

 

从传统教学方法到多媒体教学,再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被一次次提高并得到成功运用,教学效果也无可置疑地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传统教学方法中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的发展历程

近十多年来,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技进步也经历了多次渐进性的改革,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利用WORD文挡备课,提高更新知识的效率

当电脑作为备课工具,以WORD文挡替代了书写的讲义时,虽然课堂上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没有改变,却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以往,为了使教学内容时刻紧跟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每当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时,总要对手写讲义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更新,甚至需要重新书写讲义,书写工作量大使得教师备课负担很重。而应用WORD文挡修改教案和讲义时的工作量显然要轻松得多,把教师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二)引入E-mail答疑讨论,形成一对一交流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教学工作的改进,首先是在传统教学中引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E-mail答疑或讨论的一对一交流,实践证明,只要选题得当并及时回馈信息,学生们就会积极参与师生对话,而任课教师在E-mail中针对提出问题的每个学生个体专门进行答复、解释和讨论,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被重视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也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度。实践表明,这种拉近师生情感距离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一阶段的E-mail答疑交流的进步基本上是一些教师的自发行为,并没有形成广泛共识而加以肯定和推广,但它依然不失为是一种操作性和教学效果都好的辅助教学模式。E-mail答疑交流形式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交流,还可以互相传递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也就更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专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里进行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这是一步大的跨越,是教学手段上的革命性变革。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和视频音频当然比枯燥的板书文字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教师恰到好处和言简意赅的讲解,并在恰当的地方嵌入恰当的其它教学形式,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框架体系明确、内容丰满流畅,情感丰富的演讲与简明扼要的解释完美结合,对于大多数课程来说,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学生们对于这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教学手段也多数持肯定态度。 另外,由于在多媒体教学中以文本课件代替了板书,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进行教学,而且节省了板书时间,可以在同样时间的一个单元中增加教学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更可以多腾出一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等,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以及学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形成全方位互动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课外延伸是在校园网上建立课程网络互动平台,搭起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更进一步广泛地促进了互动式教学。与E-mail答疑或讨论的“一对一”的师生交流相比,多形式、大容量、全方位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互动,学生们利用各种不同功能的交流形式发布各种信息、接收反馈信息、引起争鸣和辩论,这种积极向上的网上学术氛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愿。网络交流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学效果也随之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实际上,网络交流形式与E-mail交流形式各有优势,可以同时应用。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首先应该明确一个观念:教学手段的变革和创新并不意味着使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排斥了旧的教学方式,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它无可替代的长处,新旧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结合、扬长避短、有机合成并创造出更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的新模式。何为“新”,何为“旧”,有利于教学效果则为优,优势互补、完美结合更是优上加优。

(一)“优势互补”的课程设计

所谓多种教学方式的“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和“优势互补”,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教学程序设计过程,它随课程性质不同而不同,亦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它有着“掌握容易优化难”的特点: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完全胜任并达到理想状态。比如制作优秀课件、设计课堂上不同方法相互穿插教学的基本程序、选择网络互动时的讨论命题等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都各有利弊,有机融合各种优势设计教学程序并制作相应的优秀课件应该是一种创新行为。它不仅需要主讲教师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出适合于本课程独特创新的教学程序,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术,使这种融各种媒体为一身的教学手段发挥出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融合不同教学方法来设计整个课程和每个单元(2~3学时)的教学程序时,一定要明确不同方法的主、辅关系。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多媒体幻灯片和动画等形式为主,以传统板书方式为辅: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有时会有需要延伸出来进一步解释的相关知识,可以在黑板上进行“即兴板书”,把所要表达问题的关键词等写在黑板上加以讲述;也有需要在黑板上边画草图边讲解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公式推导等等。当然,对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讨论甚至辩论等形式,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也不能简单地拿掉,而是继续保留与发扬。

(二)多媒体教学要站着讲课

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椅子上一边翻页一边授课,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误解所产生的教学形式。笔者认为,无论教学形式怎么改变,课堂教学从来都得站着讲课。传统教学中,除了板书和站着讲课外,还要经常辅以形象的肢体语言——打手式,俗话称“用手比划”,有时甚至由于激情所致而近于手舞足蹈。虽然多媒体中的幻灯图片和动画更加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但是,教师站着面对学生讲课、用教杆指着银幕讲述以及使用肢体语言形象化的表达依然是必不可缺少的,它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多媒体教学站着讲课还需要两个硬件:电子教杆和遥控鼠标。教师指着挂得很高的银幕进行讲解时需要教杆;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具有亲和力的课堂气氛,教师还经常需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同学们一起看着同样投影效果的银幕进行讲述,此时也需要电子教杆远距离指向银幕;进而,鼠标翻页的弊端也显示出来了:站着讲课和走到学生中讲课还需要遥控翻页。实际上,这两个辅助硬件的价格是很低的。

(三)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容量

如前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是节省板书时间,从而增大教学信息量。然而,如果信息量增加太多而且课件更替太过快,学生听课时来不及做笔记和甚至来不及思考,就很难消化和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和信息,教学效果反而不好所以,适度增加信息量并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该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同课程教学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至于信息量大与学生做笔记产生的矛盾,以笔者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解决的方法是,事先把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层次及要点等进行合理排版后编制成WORD文挡复印给学生,学生们听课时可以在上面进行眉批;课堂教学中教师再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们“对笔记”,以便使教与学保持节奏一致。

三、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平台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把这种学习兴趣延伸至课外的网络交流中。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的下课前,教师通常要布置课外作业或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下一单元要学的内容。对于这种被动而枯燥的预习,学生们的积极性不大,一般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真正潜下心来认真预习。而建立在网络互动交流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后需要预习的内容做一下变更:把下一单元将要学习内容中有关学科前沿理论和成果的查阅采集工作选择一部分交给学生们去做,并鼓励他们把新的知识和信息发布到网络交流平台上,一方面为主讲教师下一单元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个群体高速度、大容量查阅和收集知识信息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其他参与网络交流的同学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达到了更好的预习效果。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十分奏效,不仅引起了学生们获取本课程知识的浓厚兴趣,而且大部分同学都涌跃参与。由于查阅资料实际上是带着任务或问题的主动式自学过程,就充分调动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如果学生们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的资料在下一个教学单元被主讲教师采纳,也就相当于学生参与了本课程的知识更新工作,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会促使他们更进一步重视课程的学习。

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较快、前沿领域成果层出不穷的课程。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科发展所进行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工作,教师完全可以邀请学生利用网络互动渠道来积极参与学生中蕴藏着很大的信息获取和查阅资料的能量,在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新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信息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把网络上学生提供的新知识和新信息经过精心选择纳入课程教学中,既是也是学生的主地位得到尊重的一种方式,又是教师虚心向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适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