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研究 > 谈“学生课堂心理准备”等

谈“学生课堂心理准备”等

2019年04月06日 11:21:40 来源:中国家永远爱你 访问量:158 作者:尹广福


谈“学生课堂心理准备”

尹广福

课堂心理准备是指学生在某教师教学前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上、情感上、感觉上有了一定的准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

一、思想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思想准备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认定、对教学目标的认定、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直接参与。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内化效果——思想上准备得充分,学习就变得主动积极,各种感官就能统一到学习过程中来;思想上准备得不足,甚至缺少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逐渐适应,逐渐准备,影响内化的效果。所以说,思想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二、情感准备是课堂教学的调节剂

在研究学生时,不仅要研究他们是教学的主体,还要研究他们是具有丰富情感的精神实体——人。

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做好情感准备,使学生处于适宜的情感中。因为作为精神实体的人,学生的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其情感的支配,情感的准备影响其行为结果。比如说,学生喜爱某教师,可以促使他认真地听这一老师的课;学生不喜欢某一科目,就会导致其对这一科目教学的厌倦,不认真听讲。再如一个学生有某种不良情绪,如果让他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这节课他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如果在课前消除了这种情绪,则有利于其学习的进行。所以说,情感准备是课堂教学的调节剂。

三、感觉准备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我们都有过一种体验,就是给本班的学生上课总是得心应手,给别人代课或借班上课时总感到有点别扭,教学效果也不怎么好。毛病在哪儿呢?其实,这里面就有学生感觉准备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如何、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感觉准备。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学生感觉统一的过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对教学思路的感知、对教学方法的感知、对教师个性的感知,都属于学生感觉准备的内容。上面提到的代别人上课或借班上课,“感觉别扭”是从教师方面讲的;从学生方面讲,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适应。这虽然是潜在的看不见的过程,却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看来,感觉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与这属同一道理。重视学生的心理准备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掌握的。

公开课要增强常态意识

刘 冰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很 优秀的年轻教师,他的公开课一直都很出色,甚至还在省级赛课活动中得过奖,但是他却很少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公开课。因为他的学生都已适应了他常态的教学思路,而他在公开课中却总是喜欢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这样一来,孩子们反而跟不上他的节奏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

听罢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今,一些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公开课似乎都带有这样的一层意思:一是锻炼队伍,二是推出新人。这样一来,研讨的氛围被弱化了,而展示的色彩则更浓了。似乎每一堂公开课都要力求体现出执教者的最新理念和最高水平。说白了,也就是要提升公开课的观赏性。

过高的期望值容易导致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为了追求观赏性,就一味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了追求观赏性,就要设计出流畅的教学过程;为了追求观赏性,就故弄玄虚;为了追求观赏性,就故意回避语言训练,甚至不写作业。更有甚者,少数教师竟然为此而弄虚作假!在一片赞美声中,公开课离我们的日常教学就越来越遥远,成为“两张皮”。表面的繁荣难以掩饰教学本质的缺失!

公开课应该增强常态意识。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越是接近常态,也就越是富有实效。

常态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它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可行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要体现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个体精神的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即使在这过程中他们出现了一些差错,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教师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并将这种“差错”转化为教学的资源,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美轮美焕的课堂教学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那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活泼与过程的流畅而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代价.那样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追求常态的教学,意味着教者正努力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规律。常态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需要,更加诚实可靠。

常态的教学更加需要智慧的浇灌。常态的教学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奇,也不会与精品课相排斥。常态的教学犹如田间的劳作,只有在智慧与汗水的共同浇灌下,幼苗才会茁壮成长。其实,教学并不神秘,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悉心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多给他们几缕爱意的阳光,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领。我们便会发现在常态的教学中照样可以不时地闪现出智慧与情趣的火花。在那里,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领略到“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的童话。

回顾大师们的教学,他们又何尝不是力求从朴素的教学中努力体现出对人性和智慧的关爱?要想把常态的课上成精品课,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只有上成常态课的精品课才是真正的精品课。

常态的教学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看似完整,但却很容易迷失方向,弄不好连起码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常态的教学需要突出重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则需要教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教材,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回归常态的教学其实是一种境界,它蕴含着“大道至简”的道理。追求常态的教学就意味着我们要抛弃那些表面的繁荣,抛弃教者的自我表现欲望,全身心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着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