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化验收 > 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2013年11月16日 11:42:19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网站 访问量:395

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为加快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根据《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山西建设中部教育强省、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大力加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和队伍保障,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坚持应用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育人为本。紧紧围绕推进实现山西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按照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立足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创新人才成长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提供所需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成长特点和育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让广大学生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根据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特点,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突出特色。坚持把经济薄弱地区和信息化薄弱学校作为重点,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各类学校的不同层次、类型和规模,分别制定信息化建设要求,鼓励先行先试,重点在创新应用方面形成特色。 
      3.应用驱动、重点突破。紧贴山西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师生现实需要,以用促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习手段多样化等领域得到广泛深入应用。鼓励和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重点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深度应用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改革创新相互影响促进。
      4.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树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购买服务、应用驱动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金与资源,建立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统筹整合现有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鼓励原创性资源开发,建立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实现全省范围各类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各类教育有序衔接、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全面完成教育部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并适度超前,所有学校实现满足教育管理需要的宽带接入、课堂教学可便捷享有优质网络资源、 90%教师和所有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建成全省标准统一、业务整合、数据共享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融合发展,师生信息化素养显著增强,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一)基础教育
      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实现中小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所有班级可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数字资源;实现学校基本信息、师生信息和日常管理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融合运用,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专栏1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到2013年底,全省8人以上教学点实现数字资源配备全覆盖。到2015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具备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90%的义务教育学校班级完成优质网络资源配置,信息技术设备及网络资源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90%的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依托空间开展研修活动;初高中学生全部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依托空间开展自主学习。
       (二)职业教育
      坚持率先部署、整校推进,基本建成满足教育和管理需要的数字校园环境,形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广泛开展,信息化技术较好融合于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师生广泛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活动,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专栏2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职业院校实现宽带按规定标准入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覆盖90%以上的职业院校;建成数字化多媒体教室5000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0个、开发20门精品教学资源课程;90%以上教师、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90%职业院校开展整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
      (三)高等教育
      推进建设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环境,基本满足师生发展和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深入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取得突破,CNGI接入和应用取得突出进展。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特点,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中部六省前列。
      专栏3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到2015年,高校接入带宽不低于1000M,在校园公共场所建设无线网络设施,开展高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建成山西省高校云基础平台、高校精品数字资源与特色专属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和引入不少于5000门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全体教师、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全部院校开展整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维人员达到全校总人数的1;提高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普及程度,推进信息化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信息化教师队伍、专业队伍和管理队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专栏4  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中小学校配齐配足合格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全省中小学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全部完成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电教、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信息化技术及管理队伍基本建成;由全省各教育领域信息化专家组成的省级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基本形成。
      (五)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分级推进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探索电信运营企业建设、各方面积极参与、学校购买使用的教育信息化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山西实际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发展考评机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目标
      建立山西省教育信息化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成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推进机构,明确工作职能;争取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六)服务环境建设
      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部署,建设省级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全省教育专属网络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广泛覆盖,得到充分应用。
      专栏6  2013-2015年服务环境建设目标
      1、完善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建设省级教育主干网络,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覆盖面,并进行扩容提速;
      2、建成山西教育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以其为应用核心形成覆盖全省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3、以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建成山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4、视频会议系统覆盖全省119个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所有高等院校;实现省到市、到高校的公文信息电子传输。
      四、主要任务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保留和恢复的8人以上教学点配备数字资源接收播放设备,利用卫星传输或宽带网络接入,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使教学点学生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2.实施网络宽带校校通建设,建设基本网络环境
      (1)依据《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分年度推进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的接入:201350%201470%2015100%。并同步完成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加快学校信息化终端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入、普及和更新换代工作。
      (2)按照不低于1000M的标准,实施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带宽扩容升级,教室、实训场馆等教学场所可实时连接网络,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建设WIFI热点,数字化校园初步普及。
      (3)升级改造山西教育科研网主干网,2014年基本建成辐射全省11个地市的千兆光纤链路。
      3.实施中小学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实现在班级课堂教学活动中随时使用网络优质资源。中小学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年度比例为:201350%201470%201590%。积极探索推进资源共享组组通工作。
      4.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深化信息资源应用
      (1)建设全省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技术标准的网络平台,供师生实名注册个人空间、开展个性化学习研修。按照行政区划或学校类型对师生进行分级认证管理。 
      (2)高校和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课教师率先开通建设个人空间,示范带动全体教师开通个人空间。中小学教师开通空间分年度比例为:201320%201460%201590%
      (3)高校和职业学校学生先行开通个人空间,逐步扩大到初中及以上全体学生。
      5.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于2013年底初步建成统一的省级数据中心,满足国家、本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要求,实现全省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数据集中、集成及统一运行维护。通过分步式建设,到2015年,省级数据中心基本具备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两级部署、五级应用提供支撑、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业务应用提供服务的能力。
      (2)提升教育政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将现有视频会议系统扩展到高校,同时指导各市建设市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覆盖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省教育厅与各市教育局、各大中专院校的文件信息电子传输,同时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6.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和聚集优质资源
      (1)整合现有各类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平台逐步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中心,以及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在线学习、网络教育培训、网络考试、学科教研、网络空间应用等功能模块。依托云计算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实时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适时开展资源推送服务。
      (2)依托云计算平台2014年基本建成山西省高等教育公共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接入总带宽达到10Gbps,可同时支持1IPv4 IPv6 用户并发连接,实现先进科研数据和基础信息交互共享。建设高等教育公共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高校精品教学与特色专属信息资源的一站式共享。
      (3)加快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开发特色优质资源,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个学段、所有学科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小学重点开发与教材同步的网络课程、网络选修课程、名师课程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主要依托重点专业和公共课程开发视频同步课程、网络实景展示资源、虚拟实习实训资源等,形成多途径的互联网在线学习体系。
       7.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1)对教学点和新接入宽带学校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促进其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分年度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201320142015年分别培训6万人、10万人、8万人。面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专项培训,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2)实施中小学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014年全部完成初级培训,2015年完成80%的中级培训;2015年完成中小学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制度,提升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能力。
      (3)在师范教育中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建立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培养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教师队伍后备军;鼓励信息化相关学科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
      8.加强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
      (1)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到2013年底在小学三四五年级和初高中一二年级开设开足信息技术课程。2014年秋季起以在线测试方式实施全省信息技术中考加试,结果计入中考成绩。完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2)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将信息技术公共基础课程列入各专业的必修课,指导学生有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大对信息化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优化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支持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
      9 . 推进信息化深入应用
      (1)组织各阶段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应用竞赛评比活动、展示观摩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深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实训活动,树立和宣传整校、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先进典型。
      (2)跟踪研究信息化应用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方式、教育质量的影响,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对教师教学研修方式、师生交流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及时总结经验,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奠定基础。
      (3)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和评价机制,将信息化应用水平列入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考核内容。
      10、积极开展信息化试点,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1)积极推进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创造有利条件,支持教育部确定的山西省首批25个信息化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参加第二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2)积极开展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选择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探索开展省级试点,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区域和学校,创设具有山西特色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辐射和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将教育信息化列入重要议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要积极主动、因地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一把手亲自抓,并设立专门的工作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
      2、保障经费投入。积极争取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建立从公用经费中列支运营维护保障经费的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倾斜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健全用户按需购买的机制。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统筹安排经费使用,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督查考核。建立教育信息化督导检查机制,制订《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实施方案》,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县级政府年度教育工作考核范围。按照分年度建设任务,采取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建立约谈制度和督导检查结果通报制度,确保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4、确保运行安全。积极利用信息化专业技术机构和服务队伍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信息系统持续运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切实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确保省级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以及其他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强化网络行为的指导,监管和防范网络有害行为及不良信息,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侵害校园文化。
      5、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在发展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均衡、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大部署、重要政策和进展成效,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履职尽责,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